4月15日,陜西省自然資源廳、陜西煤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西煤業)簽署礦山生態修復產業合作框架協議。根據陜西省自然資源廳空間生態修復動態監管需求,由陜西煤業投資,以陜西省生態修復與環境監測產業創新中心為實施主體,按照“一套系統、一個標準、一個數據庫、一張圖”的數據共享開發體系,陜西省將建設省級空間生態修復大數據平臺,建立全省礦山生態修復動態監測體系,形成礦山生態修復“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格局。
據介紹,陜西省自然資源廳與陜西煤業的合作內容包括加快全省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基建”設施建設,推動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產業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衛星遙感和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空天地立體動態監測網絡,建設省級空間生態修復大數據平臺;加快構建科學高效、經濟適用的礦山生態修復動態監測體系;探索利用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形成礦山生態修復“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格局;引領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產業科技創新,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方法、新材料和新設備。
陜西煤業是陜煤集團以煤炭資產出資成立的集產、運、銷一體的國有大型煤炭上市公司。此次政企合作是陜西煤業正式進入生態修復產業的重要標志。
陜西省生態修復與環境監測產業創新中心是由陜西煤業牽頭,陜西省煤層氣開發利用有限公司、長安大學、陜西北斗環境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和陜西煤田地質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按照國家相關政策建立的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和政策鏈深度融合的生態修復產業創新生態圈,為生態修復政策研究、產業研究、產業規劃、市場引導、產業引導、產業基金、產業孵化等提供創新發展平臺。